【全省普通高校“講話精神進基層”師生微宣講比賽優(yōu)秀講稿】
不忘本來 才能開辟未來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
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尹世尤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大致可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這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含義深刻,為我們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指明了方向,確立了基本的原則。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需要從歷史的深度、實踐的厚度和時代的高度三個方面來把握。
一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首先需要植根歷史的深度,把它放在我們黨90多年帶領中國人民接續(xù)奮斗的歷史事實中進行審視。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英雄氣概,開始了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光輝事業(yè)。從艱苦卓絕的民主革命、天翻地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到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我們黨90多年的奮斗歷程,可以用三個詞六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革命、建設和改革。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傳承發(fā)展、接力奮斗、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續(xù)寫輝煌的歷史過程。抽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無視或者否定任何一個階段,都無法全面完整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人,當然也就無法全面完整地理解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
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是一部帶領中國人民奮起抗爭、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就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英雄。國防大學少將金一南在鴻篇巨著《苦難輝煌》一書的前言中寫道: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常常具有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黨從苦難歷史中來,從人民群眾中來,從星星之火中來,從頑強奮斗中來,從自我革新中來,從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中來。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基礎上,帶領人民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歷史時期。
二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其次需要基于實踐的厚度,實事求是地總結和評價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前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成敗得失。
改革開放前近30年的社會主義探索實踐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其間,成功的經驗值得總結,失誤的教訓必須汲取,而探索取得的理論成果和實際建設成就更應成為我們繼續(xù)前行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成功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在中國這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又不失時機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在不長的時間里,我國社會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所有這一切為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累了經驗和創(chuàng)造了條件。
當然,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走過彎路,充滿曲折,甚至犯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樣嚴重的錯誤。這些錯誤的產生,既有復雜的國內國際社會歷史原因,也有毛澤東個人的主觀因素和個人責任。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這些錯誤,總結其深刻教訓,是我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面鏡子。正如鄧小平在1986年9月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時所說:“那件事(指文化大革命——引者注),看起來是壞事,但歸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們思考,促使人們認識我們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經常講壞事轉化為好事。善于總結‘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從政治上、經濟上改變我們的面貌,這樣壞事就變成了好事。為什么我們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現(xiàn)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經驗和教訓?!?/span>
三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還需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著眼于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未來,對當前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否定黨的歷史,進而否定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現(xiàn)實作出回應。
經過30多年的勵精圖治,國家經濟發(fā)展又好又快,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今非昔比,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實踐,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為了我們更好地前行,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
當前,西方敵對勢力和國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總是拿中國近代革命史、新中國歷史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以“反思歷史”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從糾正所謂“文革”的錯誤走到“糾正”社會主義,認為我國搞社會主義過早,而應該讓資本主義充分發(fā)展;從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走到全盤否定毛澤東時代的實踐探索,以改革開放后的輝煌成就全面否定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種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的做法,帶有濃厚的歷史虛無主義色彩,具有強烈的迷惑性和滲透性,背后潛藏著“亂史滅國”的險惡政治目的。
事實上,1978年,并非歷史分割點,而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實踐螺旋上升的轉折點。我們謹記馬克思的教導:“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睆母母镩_放前開始探索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到1978年后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到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體現(xiàn)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的不懈追求。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xiàn)實、創(chuàng)造未來的出發(fā)陣地,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fā)展。前30年的實踐有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落實,在改革開放后得到真正貫徹,將來仍會堅持和發(fā)展。對此,鄧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10月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就為我們作了很好的注腳:“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毛澤東同志的那些正確的東西嘛,就是準確地、完整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嘛?;军c還是那些。從許多方面來說,現(xiàn)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fā)展,而且還要繼續(xù)發(fā)展。”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歷史是不容割裂的。昨天的歷史,是共產黨人把握今天、創(chuàng)造明天的起點。“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蔽覀冎挥懈闱宄约骸皬哪睦飦怼?,不斷追尋“怎么走來的”,才能真正明白我們將要走向哪里??梢?,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歷史時期,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它關系到民族的復興,攸關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